奶昔窘境--设计开发中需求收集及分析案例


所有的购买行为,其实都是一次雇佣行为。商品本身并不是顾客购买行为的目的,顾客的目的是用这个商品去解决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与运气竞争》(再版名为《创新者的任务》)作者:克里斯坦森

一家快餐连锁店力图提升奶昔销量,他们耗费数月时间,极尽细致地研究可行方案。他们自行做了一番“用户画像”,将完全符合他们想象中典型奶昔消费者特征的顾客请来,并接连询问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我们该如何改进才能让大家购买更多的奶昔?你希望奶昔的价格更低一些?还是巧克力块更大一点?还是更有嚼劲一点?抑或巧克力味再重一点……

消费者阐释了他们的喜好,连锁店依照反馈也做了许多改进,企图满足潜在奶昔消费者中的大多数人。但是,奶昔的销量并未因这些“创新”而提升。

克里斯坦森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更改了思考路径,他首先想的是,“这些消费者的生活中出现了什么任务,才会促使他们来到这家餐厅‘雇佣’奶昔呢?”

从这一问题出发,他提议先安排人员在餐厅现场观察奶昔的消费场景,搜集相应的信息。

通过观察发现,很大一部分奶昔的售出时间是上午9点之前,顾客一般是独自到快餐店,只购买一杯奶昔,然后带走开车离开。此外,还有很多奶昔是在下午和晚上下班后卖出的,顾客一般都是携带孩童的大人。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后,克里斯坦森发现,上午的顾客“雇佣”奶昔的任务,主要是帮顾客提神、抵挡饥饿,同时为开车上班的途中增添点乐趣。

根据顾客需求,上午的奶昔应该浓稠一点,一方面能够有效抵挡饥饿,另一方面可以确保长时间吸食,杯子大小要适合车辆杯座。在营销上,主打忙碌的上班族,可以在店面做改进,让用户更快获得奶昔。

而下午“雇佣”奶昔的顾客一般是孩子的父母,他们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平时不得不在很多事情上严厉对待孩子,也会拒绝孩子的很多请求。但是他们也期待寻找合适的时机与孩子增进感情,这时候,需要出现一个可以让父母说“是”而又无伤大雅的选项。

在等待快餐时,答应孩子想要一杯奶昔的要求则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所以,下午奶昔的任务是满足平时严厉对待孩子的父母期待寻找合适时机与孩子增进感情的需求。根据顾客需求,下午的奶昔应当减少分量,在营销上主打健康。

当这家快餐店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再围绕自以为是的“典型顾客”打转,转而以顾客为中心,真正花时间去了解用户的消费场景,了解用户的切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对产品和营销做出对应的改进,其奶昔销量自然会上升。

声明:Alber.F|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如未注明,均为原创|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奶昔窘境--设计开发中需求收集及分析案例

医疗器械质量和注册管理的信息化的尝试者